法制晚報訊(記者 易朵 平影影 張雷 張鑫)典當行跑辦公室出租路追蹤
  昨日,本報刊發“鑫厚通典當行出售價值上千萬元的房產抵押債權的高息理財產品後關張”的消息,之後又有多名投資者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稱他們也有巢氏房屋購買了這款理財產品。
  上午,北京市房屋二胎商務委稱,鑫厚通典當行涉嫌非法集資,已收回其經營許可證,並上報商務部。市商務委上午緊急發佈通知稱,在全市開展典當、拍賣等行業風險排查。
  事件進展
  涉案金額正msata進一步擴大
  本報昨日報道稱,購買該典當行產品的,除了普通投資者,還包括“牽線方”眾信四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眾萬利多製冰機信四海”)的部分銷售團隊成員。
  “我和老伴把養老錢都投進去了,共190萬。”投資者高先生說,“當初業務員小陳告訴我們最低100萬元起賣。”
  記者聯繫到高先生口中的業務員小陳,小陳表示,他剛開始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投資,“只想著能做幾個做幾個,所以把數額報的高一點。隨著買的人越來越多,才開放了小額的投資。”
  記者分別與多名投資者進行溝通發現,其中最大數額的一筆投資為600萬元,其他數額最低也是10萬元,初步統計涉事金額已經超過千萬元級別。
  涉案公司或不止眾信一家
  眾信四海一名工作人員透露,公司有多個銷售團隊向顧客推薦了這款產品,到目前均無法兌現。
  經過多次嘗試,記者聯繫到眾信四海銷售團隊一名高管,她向記者證實了上述工作人員的說法,並表示她和家人朋友也購買了這款理財產品,投入了幾百萬。至於公司具體有多少客戶購買了此款產品,她表示不清楚。
  這位不願具名的高管稱,包括另外幾家投資管理公司、銀行都曾經賣過同款理財產品,但並未向記者出示相關的證據。該說法也有待警方調查。
  變更法人典當行賬戶僅有2900元
  記者上午從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查詢瞭解到,北京鑫厚通典當有限責任公司目前仍在正常開業狀態,其法人代表為王嵐。
  據知情人士介紹,鑫厚通典當行2013年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年審,並且是241家A類典當行中的一家。
  隨後,記者聯繫到了袁亮,其表示並不清楚事情經過,目前正在等待警方調查。
  投資人李小姐告訴記者,她曾請求銀行的朋友幫忙核實合同上的賬號,確定是鑫厚通典當行的公開賬號。朋友不方便透露其他信息,僅表示該賬號最近有多筆數額較大的金額轉入和轉出,目前賬面僅餘下2900元。
  商務委回應
  鑫厚通涉嫌非法集資
  上午,北京市商務委稱,鑫厚通典當行涉嫌非法集資,市商務委相關業務處室、執法大隊多次約談鑫厚通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並要求其提供相關賬目和當票。鑫厚通拒不配合調查,也沒有提交賬目。
  市商務委根據群眾提供的材料,發現鑫厚通存在嚴重違法經營行為。目前,市商務委已經將該案件移交北京市公安局,並公告收回了鑫厚通典當行的《典當經營許可證》的正副本,並將有關情報通報商務部。
  上午,北京市商務委在官網上發佈通知,稱為進一步加強對典當、拍賣等行業的監督管理,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決定於2014年1月24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全市開展典當、拍賣等行業風險排查。並要求風險排查工作結束後,各區縣商務委要及時將風險排查情況及防範非法集資措施形成書面報告上交。
  同時,將此事通報各區縣商務委,並要求對轄區內典當行開展一輪全面核查。
  典當行融資 債權轉讓是常態
  這位高管介紹,典當行主要通過抵押放貸賺取息差盈利,在自有資金不夠用時,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拓展資金來源。“由於典當行沒有資質去吸儲資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債權轉讓的方式去實現融資。”
  “比如一家典當行的資金有2000萬,當這些錢全部都被抵押放貸出去之後,回收周期可能需要兩至三個月,這期間如果典當行想繼續發展業務,就將債權轉讓出來,”她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有一套房子,抵押期限是6個月。典當行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吸納資金,等到一定期限之後再回購回來,就完成了融資目的。”
  該高管表示,債權雖然在投資人手裡,但因為是轉讓過來的,投資人只知道房屋值多少錢,根本就聯繫不上真正的抵押人或者借款人。眾信四海不願具名的高管說。
  “飛單”獲利流程
  發行一款理財產品B,承諾年化利率72%
  拿到B產品抽成後,以30%的年化利率,打包賣給某銷售團隊領導
  包下B產品,分給手下銷售人員,凈賺15.5%-16%
  向客戶銷售B產品,承諾年化利率13%,抽成1%-1.5%
  購買B產品,獲取年化利率13%
  高收益驅動 “飛單”現象普遍
  採訪中,多名眾信四海的員工均表示,鑫厚通的這款理財產品是他們通過中間人拿來的,這在業內稱為走“飛單”。
  “大家都是這個領域的,有時通過業緣關係聽說哪款理財產品比較好,就直接拿過來推薦給客戶。”眾信四海一名業務員說。
  “假設某公司發行了一款理財產品,它通過中間人越過投資公司,直接找到某銷售團隊領導,將這款產品打包出售。中間人抽走一半利潤,銷售團隊領導抽走剩下一半利潤的一半,剩下的利潤給手下銷售人員和客戶。由於收益通常比較好,所以大家推銷起來很賣力。”該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正常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是13%左右,走‘飛單’大概是在20%—30%,聽說有60%、70%甚至更高,其實這已經非常不正常,乾這行的都明白其中有問題。”眾信四海不願具名的高管說。
  承諾高收益 第三方四處撒網
  投資業內人士劉先生告訴記者,多數第三方理財公司實際上只是渠道方,也就是類似中介的機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投資人”,並按照對方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其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並做出理財規劃,然後將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的相關產品通過規劃賣給客戶,賺取手續費、代理費等費用。
  據劉先生介紹,第三方的客戶主要通過陌生拜訪、朋友介紹、商超合作、發放廣告彩頁等方式獲得。 某理財公司工作人員李先生也告訴記者,他們攬客並沒有針對性,“誰有錢沒錢也不會寫在臉上,要麼從網上尋找聯繫人,要麼通過部分機構購買拜訪對象的個人信息,然後通過撥打電話尋找有閑散資金的客戶。”
  除了“四處撒網”,承諾高收益、弱化隱瞞風險也是“攬客法寶”。李先生透露,高收益伴隨高風險才是正常的,但為了迎合投資人既想多賺錢又想穩妥的心理,一般都會隱瞞風險。“我們的理財產品一般年化收益率在9%-11%,而銀行短期理財通常才3%-4.5%,有翻倍的收益誰不想賺?”
  不滿足代銷 上游尋找融資項目
  李先生介紹,在利率市場化及信貸緊縮的背景下,急需周轉資金的客戶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機構開始不滿足僅做下游代銷,努力往上游尋找融資項目。
  “一面是迫切需要資金的借款人,一面是有閑錢的投資者,雙方都苦於尋不到投資渠道,第三方公司便充當了他們之間的橋梁。”李先生表示,如此一來,第三方在整個鏈條中不再僅僅倚重基金、保險等理財產品,而是自己掌握了費率差分配的天平。
  “比如有些地產項目,在辦完手續後可能因銀行信貸緊張,無法進行後續融資,此時他們便會主動上門,找第三方幫忙融資。”李先生說。
  “在信貸資金緊張的時候,需要融資的企業很多,這些項目做到30%-40%的年化都有可能。”李先生告訴記者,這些類似轉賣債權的“理財產品”過多發行,必然會出現粗製濫造的情況,其中隱含的風險很大。
  第三方融資利益揭秘
  上游融資項目
  急需周轉資金的客戶
  承諾一周甚至一天放款, 30%-40%年化利息
  急需資金的客戶
  因銀行審批嚴格、放款緩慢,主動找“小貸公司”
  比如需要買房買車的個人或者需要資金周轉的小微企業
  第三方理財公司
  通過宣傳彩頁等途徑,以高收益吸引主動投至理財公司
  賺取手續費或稱賬戶管理費及費率差15%-25%年息
  有閑錢的投資者
  獲取9%-15%年息。
  第三方理財 處於法律“真空區”
  採訪中,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如今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多以“理財顧問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抑或“財富管理中心”的名義運作,但我國沒有對應的法律部門或者法規對第三方理財機構進行監管。
  “雖然各投資理財公司都規定不允許員工走‘飛單’,但由於員工在向客戶推薦這款產品時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戚、朋友等關係網,並且即使簽署合同,也是客戶和發行理財產品的公司方簽署,無法有效規避。”高女士表示,從法律上講這屬於打擦邊球,“如果能夠正常償還本金及收益,只能算違規經營,最多是接受行政處罰,但不會涉及到刑事責任。”
  劉先生也表示,由於配套的監管手段、對策和風險控制機制尚不完備,第三方理財在界定和規範上屬於法律真空,這也是第三方理財機構與銀行、信托和券商等推出的理財產品的主要區別。
  “眼下很多沒有合法地位的私募基金,都打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名義進行代客理財。由於它不像公募基金那樣存在定期信息披露機制,投資人的利益也難以獲得穩妥的保障。另外,現存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其員工在給客戶提供專業精準的投資理財服務方面顯得力不從心,也是一大隱患。”劉先生說。
  文/記者 易朵
  平影影 張雷
  張鑫  (原標題:全市今起排查典當拍賣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k04bksq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