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報記者 融資楊冬 報道
  這裡,有對“官場”最清晰的勾勒——習近平版好幹部如何選拔,遭人詬病的“陪練”們如usb何升官;這裡,有對上海的發展最實在的意見——上海市委務虛會透出什麼信號,俞可平說最期待新的“上海經驗”……
  這就是“上海觀察網路行銷”。傳統媒體做 APP 是否正逢其時,受眾是否願為高質量的內容“買單”?“上海觀察”項目負責人高淵昨天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坦言,付費閱讀的模式確實帶來不少壓力,贏得口碑更顯至關重要。
  精信用貸款編版提前一天亮相微信
  “最晚的一條(內容)凌晨2點才上線!”經歷一夜的奮戰,首期“上海觀察”終於在高淵和他所在的14人團隊共同努力下推出。儘管APP版的內容和界面昨天才上線,而在前一天21時許,精編版的“上海觀察”微信版就已通過官方賬號向已關註的用戶進帛琉行推送。
  “北京官員為何羡慕上海地鐵”、“復旦交大EMBA誰是 ‘本土第一’”……頭頂“上海報業集團首個新媒體閱讀產品”的光環,首期上線的“上海觀察”一經推出,即刻引來各界的圍觀。
  “‘溫水煮青蛙’,已經到了不得不跳出熱鍋的存亡關口。”FT中文網《媒體札記》 專欄作家徐達內在一篇題為《觀察“上海觀察”》的文章中,以此來描述身處發展困境中的紙媒開展“絕地反擊”的決心。
  “上海觀察”的誕生同樣帶著幾分轉型的味道。“作為市委機關報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嘗試,‘上海觀察’迎合了傳統媒體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的迫切需求。”高淵談道,體制內媒體做APP是一個機遇,“與其它新媒體相比,‘上海觀察’ 畢竟不是徹底市場化的產物,依托傳統媒體的因素還在。能否跳出傳統紙媒的定式,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內容,成為發展的關鍵。”
  “高端、客觀、冷靜、理性,這些都是‘上海觀察’區別於其它完全市場化新媒體做法的最大特質。”高淵說。
  首日熱線電話被打爆
  “上海觀察”上線後,外界反響熱烈。“我們也註意到,各方的評價以積極、正面的居多,”高淵坦言,儘管上線首日註冊用戶不多,但熱線電話幾乎被打爆,前來問詢技術性問題的用戶很多。
  依照採編流程,“上海觀察”每天至少更新兩次,每期8—10篇文章,主要以深度分析、評論、海外媒體編譯為主。打開“上海觀察”的瀏覽界面,常設的欄目有政情、經濟、輿情、評論、文化、歷史、圈子等。
  “我今天聽說首期刊載的EMBA那篇文章火了!”說到這兒,高淵有些興奮。他所指的文章,是首期“上海觀察”中“圈子”欄目下的一篇專欄文章——《復旦交大 EMBA 誰是‘本土第一’》,文章以英國 《金融時報》 最新出爐的EMBA項目全球排名為由頭,對兩家體制內著名商學院的“龍虎鬥”進行了一番冷靜而理性的點評。
  “像‘輿情’、‘圈子’這幾個專欄,定位就比較個性化。”高淵介紹,“上海觀察”生產的內容定位是“世界眼光,觀察上海”,其中“觀察上海”是重中之重。以“輿情”為例,主要說的是外界對發生在上海的事情是如何反應的。“圈子”亦是此種類型,像《復旦交大EM-BA誰是‘本土第一’》一文,在微信的朋友圈內被普遍轉載,“聽說(該文)在復旦的EMBA圈子裡都成為熱議的話題了。”
  內容與解放日報不重覆
  與大眾媒體電子版的免費瀏覽模式不同,“上海觀察”自一“降生”便採取付費閱讀的模式,這一極為“大膽”的舉動,也為“上海觀察”項目及其背後的內容生產、運營管理團隊打上了幾分神秘的烙印。
  高淵介紹,今年10月中旬,“上海觀察”的內容團隊正式到位。11月中旬,首批稿件到位。目前直接參与內容生產的有14人,其中8人專職,6人兼職。“人員挺緊張的,尤其缺美編,圖片目前都自己在弄。”記者瞭解到,“上海觀察”的供稿類型多樣,專欄作者來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不光涵蓋國內外知名學者,還包括一些媒體人士、互聯網及新媒體寫手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觀察”的內容和 《解放日報》 基本不重覆,但不排除報網互動,每周從中挑1—2篇文章刊登在 《解放日報》 的相關版面上。
  據高淵介紹,目前 《上海觀察》 的訂戶主要以區縣黨政幹部為主,“我們更多的是提供觀點,提供新聞內幕,提供海外可參考的輿情。正因為是10元/月的收費閱讀, ‘上海觀察’ 的神秘感得以提升,讀者 ‘圈子’ 意識得到增強。同樣是因為收費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也將我們的內部要求提到很高的水平。”高淵坦陳。
  贏得成功先贏口碑
  要說“上海觀察”有哪些“新”,高淵總結道:“首先,我們不做資訊,只專註高端、深度;其次,我們專註上海,填補市場時政類APP的空白;再者,我們的APP採取收費制,這在非實用型APP里可以說很少。”據悉,試運行20天后,也就是明年1月1日,“上海觀察”將正式上線運行。屆時,內容方面會根據試運行情況作調整,界面也會根據用戶的實際體驗進行改進。
  至於“上海觀察”接下來在醞釀哪些“重磅”策劃和動作,高淵透露,首期刊發俞可平專訪就是其中之一,這一“問診上海”系列將陸續推出,像俞可平這樣的對新一批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的專訪,接下來總共會有15期。下一期會刊發張軍的專訪,主要是講自貿區的金融政策。
  “上海觀察”的另一重要動作,便是對上海各區縣在2013年裡一年來的工作逐一評點。醞釀中的關於“上海國資改革”系列文章,也會深度回顧過去10年的上海國資改革歷程,對其作評估、展望、猜想。“我想,評論文章的觀點應該會比《解放日報》更辛辣一些吧!”
  如何評價未來“上海觀察”的成敗?有關人士坦言,對於媒體而言,新形勢下的變化發展實在太快。“上海觀察”要贏得成功,首先要贏得口碑。“我們的計劃是在半年內取得成效,至少讓人總體感覺不錯。”高淵說。  (原標題:“上海觀察”期待贏得口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k04bksq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